文化
大家好,我今天分享的话题关于“专注力”。
这张照片这是我2008年参加哈佛商学院百年院庆时拍的。
照片里有三张图,最大的图是一百年前哈佛商学院的规划,还有一张是60年代的规划,另一张是90年代的规划。我们可以看到,哈佛基本的轮廓几乎没有变化。
当时,我在这张图片前站了很久。想到两个问题。
一是专注:哈佛有一批专注的、在非常重要的领域扎的很深,坚持做学问的学者。
二是延续性:从照片中,我们可以看到,哈佛每一块土地都是用一种带有专注力的延续性在设计和规划。
长期主义=专注力×持续性
我认为,长期主义是专注力和延续性的乘积。
专注力是一个管理学概念,但我认为它更应成为更深刻、更底层、更基础的经济学概念。
因为专注力能激发人的创造性。这要从效率说起,效率来自于竞争优势、分工和创新。而效率的底层概念是对事情的专注和持续深耕的能力。有了专注力,才能持续地改善效率,进而促进分工的深化,激励创新。
提到人的专注力,我经常想到日本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。日本的专注力已经融入到了文化里,文化中带有持续性的基因。
以诺贝尔奖为例,诺贝尔的中国得主只有莫言和屠呦呦,而最近18年,每年都会有一个日本人获得诺奖。
但如果中国有足够多的专注力,诺奖自然也会越来越多,这便是专注力的体现。
一个人的专注力尚且如此可怕,一个社会的专注力则更加可怕。
为什么这么说?这便要将专注力与连续性合起来说。
一个人的专注力和连续性与一个组织的专注力和连续性,以及一个社会的专注力和连续性并不相同。
在个人层面,专注很容易做到,但个体层面的连续性比较差,因为人要受到生老病死的限制。
而组织层的专注力往往容易受到领导人的影响。因此,领导人判断力的变化、个体的生老病死,都会影响组织的专注力。
这样看来,组织比个人的专注力更加脆弱。我们常说百年老店,但打造百年老店并不容易。
但社会,由于其范畴比组织大,其承载专注力的品牌可以借助另外一个人、另外的组织来传承。
因此,长期主义的实现,在微观层次要强化专注力,在宏观的层面上一定要在社会体制、社会文化等等多个方面解决好连续性问题。
但目前,无论从制度还是文化环境上,中国是不是有效地解决了连续性的问题,值得我们思考。
最近的中美贸易战,我认为是昙花一现的现象。我们要关注的重点应是中美两个国家。
从长远的视角,来观察谁将胜出。
大国之间的博弈,依靠的不仅仅是自然资源,更多是内在的知识积累、知识创新、制度是否更有生命力,以及文化是否更扎实,这是我们讲的连续性。
三十年前的今天,总理接见了参加中国经济理论座谈会的经济学家,人民日报发了文章,总结了若干问题:我们当时取得的成就、经济运用机制、个人收入分配以及经济理论有哪些突破。
过了三十年,我们依然在这些问题上思考、深化。
现在,我们能否沿着改革开放的路继续深化,创造出一个有连续性的体制,这是保有个人专注力非常重要的基础。
简言之,什么是长期主义?就是要有专注力,同时社会要创造让组织、个人保有专注力和连续性的环境。
社会应该怎么做?
我们现在的社会面临两大爆炸,一是资本爆炸;二是信息爆炸。
这两大爆炸产生了一大困惑:怎样区分信号和噪音。
我们的会议、讲座会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看法诞生,这里面有很多信号,也有很多噪音。怎样区分他们?
我认为,前几天哈佛新校长的演讲说得很好:今天的大学要教给学生区分信号和噪音的能力,这样他们才能去把握住信号,去掉噪音。
唯有如此,你才会有清晰的视野,专注于值得专注的事情,才会拥有长期主义。
专注,连续,做你喜欢的事,值得做的事,善做的事,就会有未来。
主办方简介——
场景实验室是国内领先的场景创新服务平台,以“场景、超级IP、新物种”原创商业方法论为核心,提供商业模式设计、顶层战略升级、超级IP加速等服务。
《哈佛商业评论》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。致力于给全世界的专业人士提供缜密的管理见解和最好的管理实践。
*文章为讲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欢迎光临888集团网站立场。
(文章来源自:笔记侠【原创】转载请联系授权,侵删)
新闻检索
推荐阅读
福建欢迎光临888集团网站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地址: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兴亭路和宝莲路交叉处, AONONG
© 2011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1012412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