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
合理利用普瑞马克定律,把兴趣当成一个“小引擎”,可以帮我们提高效率。
工作和生活中拖延的情况比较常见,很多人对此非常苦恼,关于拖延的表现、原因、危害和解决方案已经有很多的研究,例如,明明拖拉,但却打着追求完美的幌子。有拖延习惯的人常常找外部理由:什么“同级不配合”,“下级不主动”,“上级高标准”,“客户太挑剔”,“条件不具备” ,久而久之,会导致自责、自我否定。
实际上,普通人多多少少都会拖延,拖延有个根本的原因:内心不喜欢。拖延完成的任务,一定是自己内心不大愿意干的事情。这符合心理学的规律:享乐,希望越快越好。痛苦,更愿意推迟。例如,学生如果不喜欢数学,写数学作业时,开始先要玩会儿别的,玩的差不多了,才开始写数学作业。考察他们玩的这些东西,一定是平时喜欢的。如果特别喜欢数学,一般不会先干别的。对工作的拖延,与此相同。
普瑞马克定律及其意义。学者戴维·普瑞马克观察动物后发现的一个规律,动物常用它们喜欢做的行为,来替代不喜欢做的行为。先做喜欢做的,晚做或不做不喜欢的。据此提出了普瑞马克定律:更有可能发生的活动可以用来强化不大可能发生的活动,先做不喜欢的工作,然后再做喜欢的工作的整体效率要比先做喜欢的工作,后做不喜欢的工作效率高。
普瑞马克定律在工作中的表现是,人们总是把不喜欢做但应该做的工作无限期推延,找另一个工作(常常是喜欢做的工作)来代替,即置换行为。
大量研究表明,对组织和个体来说,先做不喜欢的工作,然后再做喜欢的工作其整体效果和效率,要比先做喜欢的工作,后做不喜欢的工作效率高。这是因为如果人们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,因为喜欢,会自觉地把这个过程延长,这样后面的工作尽管应该做,很可能会一直拖下去。而先做不喜欢做的工作,为了能早点做喜欢做的事情,会自觉加快进度。
霍里实验的启示。学者霍里1993年观察一组工程师的活动后也发现了这个特点:这些工程师的工作效果和效率较低,不是由于缺乏热情和奉献精神,而是他们只在自己喜欢的工作(而不是组织需要的、应该做的)上投入过多的时间。管理者通过重新安排,为小组重新设置目标,并通过反馈、沟通与承诺,鼓励他们先去做曾被他们忽视但更为重要(更符合组织目标)的工作。这样的安排和改进,可以明显提高效果与效率:在这个部门中业绩最差的群体其绩效逐步改善,一年后,逐渐成为业绩最好的群体。
普瑞马克定律的运用。运用普瑞马克定律来提高效果,可以用人们喜爱的工作,强化他们不喜爱的工作;更有可能发生的活动可以用来强化不大可能发生的活动。即用人们喜爱的工作,来激励不喜爱的工作。
因此,管理中应考虑工作安排的形式和次序具有激励作用,管理者可以对个体工作行为的偏好程度做出判断,根据组织的要求进行安排,按照轻重缓急,先做紧急、重要的应该做的事情。
对个人而言,要提高工作、学习效果和效率,应有点意志,坚持把不喜欢的放在前面先做。此时,可以考虑给自己一点奖励:每次先做应该做但不喜欢的工作后,再做点喜欢的工作(不一定应该)来奖励自己。
对管理者和组织而言,要了解员工的兴趣偏好,然后根据组织需要,参考兴趣偏好来安排他们的工作,也是一种不花成本的激励。
对个人而言,根据应该的安排工作次序,把应该的与喜欢进行合理的结合和协调,把不是喜欢的放在前面,既有利于个人绩效的提高,也有利于团队绩效和组织目标的实现。
(来源:经济日报)
新闻检索
推荐阅读
福建欢迎光临888集团网站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地址: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兴亭路和宝莲路交叉处, AONONG
© 2011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1012412号-1